|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在年近30岁时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首先要感谢李娜小的时候从羽毛球转至网球,其次还要感谢她身后那位默默支持、甘当“出气筒”的丈夫姜山做教练也许不太合格,但做老公姜山可以得到李娜的满分;最后将李娜推上网坛之巅的则是围绕在一姐身边的职业团队,包括她新聘请的教练莫滕森。这些看起来偶然的因素组合在一起,铸成了这位新法网冠军。
重庆晚报记者 余彦姝
个性
陪老公读书
九年前曾突然退役
李娜的妙语连珠常常吸引外国记者的喜欢,而她直率的个性曾经也给她带了不少麻烦。
似乎是命运的安排,李娜就是注定要在网球场上成就番大事业。9岁的时候李娜的爷爷带她去打羽毛球,可因为她总是发力打不好,于是李娜改行练网球。2000年,18岁的李娜进入国家队,1年后在北京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她包揽了女单、女双、混双三项冠军。就在大家都看好她的时候,率性的李娜又作出了不寻常的举动。2002年底,带着对体制的不满,职业瓶颈无法突破的疲惫以及对爱情的追求,李娜突然退役,陪姜山回武汉读书。这次神秘退役,好像一个谜。外媒记者不断追问她退役的两年做了什么,“那时在你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居然能让你之后的复出之路越走越高?”老外试图探寻一个究竟,可李娜的回答永远是“读书”。
读书两年后再复出,中国女网教练潘兵感到了李娜的成长:“在大学里静静心后,再回来感觉明显不一样了,视野比以前开阔得多。”
亲情
场上常凶姜山
老公甘做“出气筒”
李娜出名的同时,姜山也比做运动员时更有名了,不仅因为他总是陪着李娜全球比赛,而是源于李娜总是在赛场上点出他的名字———比赛打得不顺时把他赶出场,或者在主持人采访时当众向老公示爱。
在球迷或者观众的眼里,姜山一直以球场“出气筒”的形象出现,脾气火暴的李娜在球风不顺时,当着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多次对着看台上的姜山怒吼“滚出去”。而此时的姜山总是二话不说,背着包默默转身离开赛场。谁又能看得出来,当初是李娜倒追的姜山呢?恐怕全天下,也只有姜山可以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了。“当矛盾发生时,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去激化它。”姜山说,“李娜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我很清楚她的性格,只有我才是她最信任的人,也只有我才能完全包容她理解她。”
“我很感谢姜山。我的脾气一向不好,而他一直在忍耐。”对于丈夫的包容和理解,李娜心存感激。不过,私底下据李娜的朋友透露,赛场上总是很酷很凶悍的李娜,在没有比赛的平时生活中,两人总用湖北话逗乐子,感情好着呢。
职业
法网前新聘教练
团队每天开销大约1.5万
在今年澳网开始前,李娜的教练托马斯被莎拉波娃挖走,曾经也是网球选手的丈夫姜山开始兼任李娜教练,澳网亚军也让大家一时以为这对夫妻档就是最佳模式。然而澳网后李娜接连四次“一轮游”的尴尬连败,证明爱情与事业并不兼容。
法网开始前两周,现任世界第一沃兹尼亚奇的父亲,将丹麦人莫滕森介绍给了李娜的体能教练施托贝尔,莫滕森便在5月加入了李娜的团队。随即,李娜也便有了马德里和罗马两个背靠背的四强。实际上,莫滕森作为职业选手成绩并不出色,他无法让年近30的李娜改变自己的风格,但他令李娜在打球时更加专心和自信。莫滕森给李娜的最大感触就是,“任何一件事情他都要往好的方面想。他总是告诉我要容忍自己失误,一定要给自己失误的机会”。
正是这些职业理性的选择,让李娜享受丈夫陪伴全球比赛的亲情之余,还有专业的提升。这样国际化的职业操作带来的价格自然不菲,“每天团队平均开销大约是1.5万元。”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