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奥再次在上海上路,迎接他们的是成功还是失败?
如果严格按照1989年国际足联与国际奥委会约定,由各国23岁以下球员征战奥运会开始,伦敦奥运会将是“中国国奥”第六次出击奥运会,同时也是第五次征战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第六次上路,配合“史上最弱国奥”的悲观称谓,似乎所有的希望都被寄托在布拉泽维奇一人身上,这位国奥队史上最大牌的教练,能否化腐朽为神奇。
2011年,至少是很多人心目中中国足球的“重生元年”:在经历了两年的足坛反赌扫黑之后,被期待浴火重生的中国足球,将迎来国奥第六度冲击奥运会,以及国足出击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扛鼎之作”。明晚8点,上海虹口体育场将成为这届国奥队的起点(当然也可能是终点),一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依然显得遥远,轮廓模糊。但对这支肩负中国足坛“重生元年”雷霆第一击的国奥队,无疑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次成功+N次失败
如果一定要回溯到中国足球在奥运会上的成功经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是略显牵强,同时也是唯一的一次(北京奥运会国奥队以东道主身份参加,未参加亚洲区预选赛)。高丰文率队在1987年最后时刻两回合淘汰日本,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次,同时也是迄今最后一次晋级奥运会正赛。但事实上,那时的奥运会足球比赛还未确立“23岁以下球员参加”的规定,彼时也没有所谓的“国奥队”,只有“中国队”,球队中的绝大部分球员都正处在26、7岁的黄金年龄,而当时的奥运会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中国足球占了便宜。即便如此,中国队在汉城留下了尴尬的记忆:三战一平两负,小组垫底出局,且被国际媒体评为“最不思进取的球队”。
接下来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国际足联与国际奥委会第一次为奥运足球比赛“定性”:取消了职业与业余球员的限制,只是年龄上限制为23岁以下。徐根宝率领的“黄金一代”折戟吉隆坡,无缘巴塞罗那;四年之后,戚务生率领经历职业联赛开启后的第一代“国奥”,但同样是在吉隆坡,同样是韩国,用9分钟3个进球封杀了国奥队的“悉尼之梦”;又一个四年过去,轮到霍顿和“健力宝一代”出场,这一次挡在国奥队面前的依然是韩国,一平一负韩国后,“霍家军”猝然出局;接下来,是2004年的沈祥福“超白金一代”,不过经历世青赛的荣耀之后,“沈家军”依然是高开低走,在最终的亚洲区预选赛中被韩国、伊朗和马来西亚联手阻击,继续延续奥运会预选赛的噩梦。
当然,2008年奥运会,国奥队以东道主身份参赛,但小组赛即1平两负出局,创下奥运会东道主最差战绩。以不同方式两次出战奥运会正赛,中国足球交出一模一样的糟糕答卷。
上海见证第6次上路
2011年6月19日,布拉泽维奇领军的中国国奥,将在上海开启自己的第6次奥运之路。如果可以在两回合比赛中淘汰阿曼,上海也将继续成为国奥队“亚洲12强赛”的主场。晋级12强赛被视为"布家军"的及格线,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这届国奥的底气不足。而同样是“12”这个数字,属于国奥的“上海记忆” 12年前的1999年,霍顿率队的国奥队就将上海定为12强赛的主场,但八万人体育场(上海体育场)却见证了国奥最终的尴尬出局。
从12年前的8万人体育场,到现在的虹口,国奥在更换主场的同时,也想换掉12年前的霉运。但与12年前相比,现在这一届国奥之中,已经没有任何震聋发聩的名字:12年前,全国球迷还在为李金羽、李玮峰、孙继海和张玉宁这些名字欢呼。而现时的上海,除了极少数长期跟队的专业媒体,不少记者甚至都无法把这届国奥的球员名字与他们的面孔完全对上号。
阿曼,一个似乎上不得台面的对手,竟然可以成为横亘在“布家军”面前的拦路虎,竟然让球迷与媒体都对国奥晋级12强赛的前景不敢乐观。这是属于这届国奥的现实,也是属于中国足球的现实。一天之后,即便老布施展“点金术”,让国奥赢得一场足以支撑球队晋级的胜利,也无法改变这样残酷的现实。
2011年6月19日,晚8点,上海虹口体育场,中国国奥VS阿曼国奥,是以为记。
重庆晨报记者 刘苏(上海专电)
分析>
6月17日,上海阴晴不定,时有小雨,偶尔雨停,转阴。
下午6点,在上海浦东世纪公园球场内,克罗地亚老头布拉泽维奇不时陷入沉思。在昨天的训练,老布有沉思,有微笑,但没有咆哮。熟悉布拉泽维奇的人,都有些忧心忡忡,因为他们读出了老头内心的紧张和某种不安。
被放大的“最好时代”
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足球的氛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对中国足球重新冀望。
当然所有的冀望,都必须找到一个载体,于是即将出战的国奥,和稍后亮相世预赛的国足,成为这个必然的载体。同时,在这个6月初,另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震撼着中国足坛:昔日的万达王朝缔造者王健林,重新宣布回归中国足球。不管是传言中的十年20到30亿投入,还是细分到六个领域的每年上亿投入,至少大部分关注中国足球的人,都把王健林的重新回归,视为最可能直接改变中国足球现状的“大事件”。
是必然,还是巧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象征意义的东西,都需要最终回归现实:于是国奥和国足都成为现实的注脚,如果他们能够成功,或者局部成功,这个"最好的时代"将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被公认的“最弱国奥”
这是一支被称为“史上最弱国奥”的球队,尽管布帅本人对这个称谓非常不感冒,但接近布帅的人,却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布帅的某种不安情绪。一位国奥队内部人士表示,“布帅不喜欢和球员对话,因为在他的意识里,球员对他完全的服从,就足够了,这是他多年的思维,面对苏克、博班是如此,面对国奥队的球员也是如此。”
熟悉老布的一位人士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之前老布对这支球队真的很有信心,但伴随着比赛的临近,他已经感受到自己有些高估了这帮中国球员,但时间的确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现在他只能依靠一些心理暗示,以及不断给球员施压,来增加球员的战斗欲望。”一个细节是,即便是主场面对阿曼,布帅也可能在明晚排出一个两名纯防守球员组成的双后腰"451阵型",目的是不让阿曼取得客场进球。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一段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后,国奥球员普遍感到有些疲劳,但他们并不太敢主动向老布提出。直到本周三,每日两练告一段落,球队开始恢复每天不到一个小时的一次训练后,球员才开始感到稍微轻松一些。当然,让他们放松一点的,还有布帅不再在场边咆哮怒吼,不再动辄惩罚球员“跑圈”,这或许是老布临战之前的小手段。“其实阿曼并不是很强,他们中除了中后卫巴鲁什来自阿联酋的瓦斯尔队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在阿曼国内联赛效力。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支国奥队本身实力不行,没有底气。”一位长期跟随国奥的资深记者同行如是感叹。
重庆晨报记者 刘苏(上海专电)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