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科的父亲面对镜头回答我的问题,他真是想不起来那是怎样的一场比赛了,只是说中国队当年居然连也门也会输,自己一想肯定完蛋了,中国足球不会有啥远大前程,赶紧还是子承父业吧,乒乓球基业常青。
张继科的父亲面对镜头回答我的问题,他真是想不起来那是怎样的一场比赛了,只是说中国队当年居然连也门也会输,自己一想肯定完蛋了,中国足球不会有啥远大前程,赶紧还是子承父业吧,乒乓球基业常青。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夏季来临,中国足球的命运再一次较劲起来,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一场又一场预选赛的检验。难!的确很难,足球就是这么残酷,结果似乎就意味着一切。每四年一个周期,或短或长,都是个内心饱受折磨的过程,回落到起点上,慢慢蓄积,再缓慢启动,等待着瞬间就可能发生的崩溃或者败局。
对于有些新词,理解起来还是不能完全到位的。看着国奥队在上海与阿曼缠斗,现场的同事发来短信,感慨国奥队踢得“太悲催”。结合着电视画面显现出来的过程与态势,确有悲愤充盈心中,“悲催”挺形象吧。
输上一场球,本不该说三道四,中国足球过往十年间“悲催”过太多次了。尤其是,在艰难回调的特殊时期,凡事皆应达观积极些,该有些雅量和耐心继续等待下去。公众谈起国奥在上海的主场,不过是继续嬉笑一番,某报还拿国奥开涮,其实毫无必要,有事说事,犯不着有落井下石之嫌。不管何种态度,其实绝大多数人心中很容易武断地给一个判断——中国足球真是没有希望。
上个月,张继科在世锦赛最后决赛中一飞冲天,旋即遭到媒体地毯式轰炸采访。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跑到青岛找到张继科的父亲,试图细致地探寻新科世界冠军成长历程中的鲜活细节以及命运轨迹。我先是被张继科父亲十几年间一笔一画悉心记下的训练日记震惊,苦心可鉴。早听说张继科的名字来源于父亲对于足球的狂热,“白贝利”的名字居然与“继”字辈分相吻合。四岁的张继科当初随父亲操练足球,后来转练乒乓球。此一转变经过我的求证,竟然和一场比赛密切相关。
张继科的父亲面对镜头回答我的问题,他真是想不起来那是怎样的一场比赛了,只是说中国队当年居然连也门也会输,自己一想肯定完蛋了,中国足球不会有啥远大前程,赶紧还是子承父业吧,乒乓球基业常青。听到这些,我陪着微笑,帮着老张回忆,那是施拉普纳时代的国家队在1994年世界杯赛预选赛中“突然死亡”的一场比赛,确实有震撼作用,那时候没有“悲催”这个词啊,回味之后好像最合适的词是“惊骇”吧。
主场以这样的方式输给阿曼,无论是“悲催”还是“惊骇”,最大的损失绝不是一次希望的破灭。真不知道有多少父亲会在这个日子之后坚决地将儿子带离足球场,那才是最“悲催”的结局。但愿,我悲观了。
国奥队之后,国家队行将开始又一次的世界杯预选征程,我们都得鼓足勇气,收拾心情,一起上路。巴西,路途很遥远,在我等心中,更是有些遥不可及。我们又一次匆忙之间上路了,主教练不被信任,随时都会被请下帅位,能够让高洪波留在那个位置上的第一决定因素原本是战绩,现在竟然成为了中国足协海外选帅的能力与效率。似乎我们不能怪罪任何人,中国足球还有太多的亏欠要慢慢偿还,决胜从不仅仅在今朝,命运早已注定。
抱怨没有意义,奚落更不足取。时下的中国足球确实没有能力顺理成章地缔造出一支会比赛的球队,每一位球员似乎都会踢球,但是聚集起来,却不知如何应对复杂的比赛局面。技术和战术虽为足球价值核心,可是如果没有专注的态度,没有忘我的激情,那就只有眼前脆弱和混乱的结局。在此时代,惟愿中国队的每场关键之战都能少些损失,留些希望给那些心理飘忽不定的公众吧。
张斌 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张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