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波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足球] 曼联VS曼城 点评

[复制链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超级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7354
精华
7
专家点
70

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

发表于 2013-4-10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曼城以优异的表现在老特拉福德取得了一场罕见的胜利(2-1),他们的进攻配合流畅,曼奇尼制定战术主攻左路。曼联进攻少有威胁,中场失势,吉格斯是最薄弱一环。弗格森派上了两名进攻型的边路球员,吉格斯踢中路,克莱维利担任替补,琼斯则和费迪南德搭档中卫。曼奇尼选择特维斯首发,席尔瓦在其身后,阿奎罗担任替补。这方面曼城要出色很多,他们主导了上半场比赛,下半场取得领先,而且曼奇尼的换人立竿见影。



开局

开场后的几分钟节奏非常快,双方凶悍地紧逼和铲抢,球从一边到另一边转移得很快。一旦比赛节奏缓下来,双方的阵型就很清晰了。曼城还是通常的4231阵型,试图控球;曼联阵型更像442,前锋鲁尼更像一名二前锋,而不是一个合格的组织串联的球员。曼城拿球时,鲁尼就回撤防守曼城的一名中场,通常是亚亚-图雷,但他显得很散漫,就好像这不是曼联的赛前部署一般。另一边,席尔瓦则回撤干扰卡里克。

有时候很难说哪支球队控球不及对方,或者刻意防守反击。曼联方面二者兼有,弗格森肯定不会让曼城在接近曼联禁区的大空间内持续控球,而他派上两名边路球员又想踢防反。开场后维尔贝克有一次绝佳的反击机会,但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没有把球传给右路的鲁尼。

曼城左路进攻

上半场伊始曼城的打法就很明确,他们集中在左路。曼城最近几场对联赛对曼联的胜利都基于在边路集中人员优势。上赛季6-1大胜要归功于席尔瓦和米尔纳在场上斜插,寻求配合;而主场1-0获胜时,吉格斯被迫从左路收缩,让萨巴莱塔和纳斯里合力对付埃夫拉。

曼城球员在左路的位置说明这是曼奇尼的战术。席尔瓦名义上踢中路,但经常拉到左路。特维斯也在锋线上不停突击踢右中卫的费迪南德,而不是琼斯。其他球员也向左路靠,巴里的位置比亚亚更靠前,并且跑到左路非常靠边的位置。米尔纳开场10分钟后经常插埃夫拉身后,随后他又按照上赛季的套路,斜插到左路。

同样关键的是,曼联给了曼城空间传递威胁球。上周足总杯做客切尔西,双方0-0僵持时,曼联把三线间的距离压缩到最小,不给蓝军组织者传递的时间。这场比赛却大为不同,琼斯和里奥退得很靠后,卡里克和吉格斯则在中场疲于奔命,被迫大范围跑动,而不是稳固地保护后防。曼城在里奥的两侧不停渗透,而琼斯经常要跑来补位。

曼城轻松地获得了传递配合的空间,席尔瓦跑到拉斐尔和里奥之间,纳斯里则利用曼联中场和后防的空档。巴里跑向左路时没人追着他防守,这是曼城主导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和克里希之间的传递最频繁。唯一的意外是曼城上半场未领先。曼联方面,他们基本没有机会打出像样的反击,因为后防的第一脚传球相当糟糕。

下半场

下半场比上半场更开放,而且更均衡,但基本没有战术变化,阿奎罗绝杀前只有一个换人,就是他替换纳斯里出场。曼城的进球来自于左路和吉格斯的失误。这个进球不是来自典型的配合,但却很好地总结了比赛,曼城一直在左路进攻,而吉格斯是比赛中最弱的一环,无法应付曼城在中场的跑动。米尔纳的进球发生了折射,这是他连续第二个赛季在老特拉福德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范佩西的任意球导致孔帕尼乌龙,助曼联扳平比分,这球首先是亚亚犯规在先,这也说明他比巴里承担了更多防守责任。

阿奎罗


1-1后球迷沸腾了,双方不停地激烈铲抢,攻击欲望都很强烈,此时曼联更有动力,他们阵型前压。随后曼奇尼做出了本场唯一的重要调整,阿奎罗换下纳斯里。法国人踢得不差,但他显然是曼城进攻四人组中最低效的。席尔瓦移到左路后,特维斯后撤,阿奎罗将用速度撕开曼联后防,他们有时候在速度面前摇摇欲坠,虽然他的进球是在“更狭小”的空间中打进。也许派上一个身价4000万英镑的前锋加强进攻并非什么神来之笔,但曼奇尼做出了正确决定。特维斯和席尔瓦在前场助曼城控制比赛,而阿奎罗上场后突然来了致命一击。

结论

曼城开局更出色,进攻球员配合顺畅,特别是在左路。双方少有明显的进球机会,但曼城让曼联的防守倍感压力,加上红魔没有什么机会在反击中考验哈特,大部分时间曼城都更有可能进球。曼联的打法让他们在中场疲于奔命,而弗格森如此长时间的坚持这个阵型令人惊讶,换上克莱维利,压缩空间,改善中场是显而易见的,而香川真司直到第92分钟才出场。这也许是曼奇尼的最后一场德比,有些人质疑他给曼城带来了什么,但和弗格森的直接对话他基本上占据上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估波论坛

GMT+8, 2024-9-20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